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在校外实践,贵在体验式参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场馆学习的真实情景性、体验性,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培养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积极影响。让学生通过操控计算机或其他虚拟现实设备置身于该环境之中,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参观展览、感受历史、体验红色文化,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特定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让实践教学突破时间、空间及经费等因素的制约,让大批学生体验到与实体馆相同的感受。
本项目选取的主题——革命初心主要体现在江苏地区早期,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活动空间为主的资源点中。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涌现出许多立志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但他们都没有找到现实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解决中国问题指明了现实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些资源点的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中都能找到可靠且有力的印证。选取的四个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当时特殊时期的人、物、事件等,通过展示手段的高技术化、内容挖掘的深度化、教育的互动多元化,进一步点燃学习者深藏心底的爱国火种,让学习者充分感知爱国故事和红色文化的历史魅力,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创设新的学习互动情景,激发青年们的兴趣。
课程项目开设以来,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热烈欢迎,教育部简报2021年第11期专门介绍了本项目:“河海大学推出红色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再现革命年代的人物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沉浸、在故事中共鸣,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