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虚拟仿真实验是在线下荧光分析法实验的实际操作及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开发的研究探索型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实验内容难易度合理,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胜任。在本虚拟仿真实验包含的模块二“细菌基荧光探针的制备表征”前设计了染料荧光光谱分析的线下实操实验,强化了仪器的使用及光谱图的分析学习,充分体现了“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理念。其次,本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且合理有据,实验内容涵盖了荧光免疫传感器的设计、制备、检测评价及实际样品检测应用,具体实验设计参考了在权威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并结合团队成员的科研实践,使其高度完整还原了现实中利用荧光免疫传感方法检测牛奶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全过程,因而能很好地达到传授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培养。
此外,牛奶中致病菌是国家标准强制性检测指标,人感染大肠杆菌后,可引起出血性腹泻、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嗜冷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菌之一,人感染后会引发自然流产、败血症、脑膜炎等。因此,本虚拟仿真实验中选择同时检测牛奶中靶标致病菌穆汀斯克罗诺杆菌(C. muytjensii),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和大肠杆菌O157:H7(E. coli O157:H7),实验内容具有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显著特点,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探索热情与培养质量。
内蒙古大学坐落于美丽青城呼和浩特,素有“中国乳都”“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之美誉。面对国情地情,团队依托于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选题中将地区支柱产业需求融入学生专业培养过程,借助化学手段保驾护航食品安全,实验设计初衷合理且学科交叉性强,强化了本科实验教学科技人才培养作用,具有一定的辐射共享价值与示范引领作用。